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苏总经常提醒我注意时间管理,多次耳提面命让我把精力放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。所以我也自觉不自觉的管理自己的时间,如果是拿出整块的时间去拜访他人,一般都是合作方。但今天下午与久太兄的长聊,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。他是一位设计师,多年浸淫在清华园。思维很跳跃,时而谈产品,时而谈设计,时而又谈人性。我说九太兄够跨界的呀。他直截了当的说,你错了,世界本无界,又何谈跨界?他分享了六祖慧能的故事。

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,年事已高需要挑选接班人,于是就让徒弟们做一首畿子(有禅意的诗),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他。众望所归的大师兄神秀写到“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。大家齐喝彩,然弘忍默然不语。仅为火头僧的慧能是个文盲,只能央求他人代为写了四句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弘忍心中大悦,最终将衣钵传给了慧能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本质上还是要关注内心真实的想法。

具体到大盒子商业改造成为写字楼,我们现在更多关心的话题是:如何解决黑屋子问题?如何把扶梯改造成为垂直交通,如何降低能耗?如何把外立面改造的更漂亮?如何利用好公共区域等相对具象的问题。他说这些重要也不重要。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城市空间持续性利用问题。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。一个商场本质上不是一个商户的载体,它本质上是一个物理空间。今天可以是商业,明天也可以是厂房,根本不需要在一种业态上持续经营。正确的路径应该是随着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而不断切换场景。大盒子商业的设计改造可以分为三个段位:第一个段位是外立面等硬件的改造;第二个段位是租客等软件的淘换;第三个段位是能满足人性底层需求的场景的打造。

说实话,第三个段位我自己也没理解的很清晰。只能通过类比法来解释。就像是苏州园林的设计,“一拳代山、一勺代水”,即拳头大的石头就有整座山的形象,很小的水池就有湖泊的样子,它更多是满足了人臆想的需求。亦或是“曲径通幽”,通过弯弯曲曲的竹林和石子路,在漫步的过程中内心也渐渐宁静和敬畏了。苏州园林还有一个特点是门特别低矮,但是迈过门之后确实一个豁然开朗的大院子。这就是一种意境的打造。这种感觉我在京广中心的瑰丽酒店曾有过,它原本是东三环和东大桥路的交汇处,车水马龙,很是吵杂。但通过绿植墙的有效隔离,反而营造了闹中取静的效果。

另一方面,了解人内心真实的需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他说自己之所以在清华读博士后,在正式场合通常会说是对建筑设计美学的热爱和追求。其实,真实的原因是他想给女儿解决北京户口。同样,当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牛顿头的时候,正式的场合他会说苹果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灵感,难道之前他就没有看到过东西往下掉的现象吗?真实的原因可能就是误入了苹果园而已。

但怎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人内心的需求呢?他认为只有一个字——“爽”,怎么爽怎么来。就像男人的底层需求就是“钱”和“妹子”。设计本质上是一个“计”,计策的计。通过一个计策来营造一个场景并满足人底层的需求。所以,在产品设计时应该遵循“极小样本原则”,能满足少数发烧友的需求就足够了。因为人性的底层需求就很一致,大样本往往会导入很多杂音,污染信息源。同时,好的设计能满足两个要求:第一、目标和结果能有效关联,保证方向不跑偏;第二、通过最短路径去实现。这些观点我不知道是否正确,但绝对值得我们思考。

 

随着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,将有接近500万平米的商办物业空置并进入市场。同时,随着央企迁往白洋淀,大量的物业也将涌入市场。这些物业如果产权发生变更,无论最终出售价格多高,对于国企领导人而言,都存在被质疑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。但如果这些资产仅仅是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就打理,并且有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。在增量市场中实现共赢,我相信这是所有人乐见的场景。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,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师将成为高度稀缺的资源。

 

 

 

(作者系高和资本资深金融产品经理、副总裁李慧忠博士)

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。如需转载请联系

lihuizhong@gohighfund.com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慧忠

李慧忠

23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高和资本地产科技基金合伙人,金融工程专业博士后

文章